在文字中證道。——唐淚
商業電影很有價值。
它一面催生票房營收,另一面制造電影巨星。
所以如果,一個演員的手里,沒有幾部大爆的商業電影,是不能被稱作巨星的,這是一個雖然殘酷卻又合理的事實。
人選當然也就相對固定。
撇開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李小龍、許冠文,就或有從雙周一成、李連杰、劉德華,到郭富城、梁朝偉、鄭伊健、甄子丹和古天樂這麼十人,可以入列。
但以商業大爆和電影、表演而論,是不是每個人,都有很多經典電影角色,可稱無匹?
其實也不見得。
先看雙周一成。
這三個人里面,其實成龍和周星馳,限于電影類型化的因素,角色重復度略高,所以可能隨便挑到誰,差別都不會太大。
比如成龍,馬如龍和陳家駒、孟波和積奇,甚至是馬漢強和阿火、李督察,從形象到內里,都大同小異,總之不脫打、險、逗等元素,即便是后面開始求變,有了陳國榮、蒙毅、人字拖、鐵頭、大兵等角色,也仍有根深蒂固一面。
而在巔峰期,不管角色名字是什麼,只要符合上述設定,當真是票房管夠。
所以如果一定要挑,《警察故事》系列的陳家駒,可以做代表。
周星馳的情況也很近似。
無論是左頌星、周星祖、周星星、宋世杰、韋小寶、蘇燦、唐伯虎、濟公,還是何金銀、包龍星、史蒂芬周,實則都大同小異。
但真正具代表性的,其實應該是《少林足球》里的五師兄,和《功夫》里的阿星。
這兩個角色,以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那些角色為養分,拔地參天。
周潤發就開始不同。
他從小馬哥、賭神高進,到李慕白和吳復生,雖有一以貫之的氣場特性貫穿,但仍是各具風格的迥異角色。
若是有心,直到今天,他仍然可以復制這些角色。
到了李連杰,畫風一變。
他的根底當然是動作演員,但與成龍不同,李連杰的可塑性明顯要更強一些。
從覺遠、黃飛鴻、令狐沖、張無忌、張君寶、許正陽到陳真,是其早年的一個漸進過程,風格逐漸轉換為凌厲和英氣,經好萊塢之旅打磨,搖身而為無名、霍元甲、龐青云乃及龍帝,這個階段亦正亦邪,氣場尤其驚人。
但巔峰也截止「龍帝」角色,開始頹然下行。
個人來講,李連杰當真是經典角色頗多,而陳真和霍元甲、龐青云,可單列。
可惜因身體原因,難以為繼。
劉德華作品多而繁雜。
或有雷洛和潘乘風這兩個角色可越眾而出,也分別來自《五億探長雷洛傳》和《拆彈專家2》這三部電影。
另有一部《暗戰》,雖然品質不錯,但并不符合票房標準。
郭富城的作品數量相對偏低,但大爆的商業制作不少。
可有步驚云、劉杰輝、孫悟空和李問四個角色出列,來自電影《風云雄霸天下》、《寒戰》、《寒戰2》、《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》和《無雙》。
相對而論,梁朝偉在商業方面就不夠突出。
商業大爆的電影,或可包括《無間道》和《赤壁(上)》、《赤壁(下)》,但后兩部電影明顯難言品質,所以就只得一部《無間道》可選。
角色陳永仁。
鄭伊健「花期」不長。
但璀璨之時,也當得起一句「巨星」之謂,諸如與郭富城雙主演《風云雄霸天下》、與劉德華雙主演《決戰紫禁之巔》,并與梁朝偉雙主演《東京攻略》,也有單主角的《中華英雄》。
其經典角色,或可挑聶風、華英雄這兩個,余者不提。
至于甄子丹,毫無疑問,首推葉問,也幾乎只有一個葉問,才具代表性。
而古天樂,雖然勤勉,但從影多年,中等規模電影很多,卻少有登頂的商業大作,且大多質量平庸,故實在難有提名,比如吉米、蘇建秋、陸志廉?
吉米仔稍有競爭力,但商業表現實在不行。
至此,十大巨星之位已畢。
港影江湖。
向來是雞蛋和口水起飛。
任何話題皆不例外。
而在香港電影步入余暉年代的今天。
有且只有一句話是真理。
看一部,少一部。
版權所有,禁止轉載。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