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影:「諸神」年代秩序崩塌,「圓桌」時代到來,五大巨頭爭雄
2023/11/10

在文字中證道。——唐淚


有一張圖,很多人都應該見到過。

也就是一張長條會議桌,坐了十二個人,人物姿態各異,但很明顯有主次之分,故而被各個領域、各家擁躉借用。

最近見到一張圖,劉德華居首,其下依次是成龍、周星馳、梁朝偉、周潤發、張家輝、張學友、梁家輝、郭富城、古天樂、甄子丹、謝霆鋒和黎明。

很明顯,這是劉德華先生的擁躉「炮制」。

這很好笑,不過能理解。

然而,這當然是并不正確的排位。

個人認為,這個座次表在不同的年代,應有變遷。

上世紀九十年代,應該是成龍、周星馳、周潤發、李連杰、劉德華、郭富城、鄭伊健、梁朝偉、張國榮、梁家輝及其余。

進入新世紀,雙周一成和李連杰光芒更甚,劉德華穩定,郭富城和鄭伊健下跌,梁朝偉上升。

及至一零年代迄今,事情再度起了變化。

「諸神」年代的秩序崩塌。

圓桌時代到來。

首先是舊王隱退。

成龍和李連杰老去,不復壯年英姿,周星馳轉身幕后已經多年,實則人早就不在江湖,周潤發也明顯無心戀戰。

取而代之的,是五大巨頭的崛起。

進入一零年代,最突出的香港電影人,當然是郭富城。

他經過數年演技打磨,以《寒戰》為起始,多次刷新香港電影的票房紀錄,進而以不可辯駁的實績,成為有數巨頭之一。

其次是甄子丹。

他以《導火線》、《殺破狼》和《葉問》步步走來,在一零年代,正式接過了「最后的動作巨星」招牌,步入巔峰期。

古天樂則似乎,復制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劉德華路線,以密集的商業電影沖擊影壇,晉身了新一代「勞模」,更轉身踏上了「電影大亨」之路。

劉德華實則先抑后揚。

在內地電影市場步入十億年代的時候,他的商業票房成績一直不上不下,直到2019年,方憑一部《掃毒2:天地對決》突破十億層級,當然后續氣勢陡漲,次年又以《拆彈專家2》再創港片票房紀錄,更開始深度介入內地影壇。

最后是梁朝偉。

相對其他人的殫精竭慮和高歌猛進,他在一零年代反而放慢了腳步,頗有點神思不屬的模樣,但華語影帝「第一人」的身份,根基實在雄厚,無人可以撼動。

其余群雄不論。

當然,說到這里。

可能有人又會開始「捧高踩低」,各種掩耳盜鈴、上竄下跳。

比如他們會說,甄子丹的《搜救》「仆街」,郭富城和梁朝偉雙雄主演的大片《風再起時》一敗涂地,郭富城單核主演的《斷網》不過億,郭富城、古天樂和劉青云三影帝鎮場的《掃毒3:人在天涯》「仆街」,古天樂的《暗殺風暴》「仆街」,諸如此類。

而劉德華不但參演的《流浪地球2》破了四十億票房,投資和特別出演的《莫斯科行動》也破了六億票房。

這些言論當然都是事實。

但能說明什麼呢?

人生的意義,在于永不言敗,在于跌倒后的再起,而并不是以一時、一地的勝負,去定論自己或他人的高低。

所以前述言論,不僅不合邏輯,更是一種自我否定。

世事浮沉如棋,哪里有真正的長勝將軍?

如果「鼠目寸光」,那上面這些演員,早就該消失在大眾的視線里,無人可以幸免,也包括劉德華先生在內。

而新的一輪「廝殺」將起。

至于單片票房起落。

第一要看電影題材,第二是基本品質,第三要考慮檔期和對手情況,第四與宣發力度關系極大,任何一部電影,皆可用這幾個標準去判定。

如果剝離掉這些條件,單談個人號召力,一則意義不大,二則即便有落差,也微乎其微。

而無論承認與否。

當下的香港影壇,商業表現最穩的五個人,仍不脫上述五人之數。

即將到來的歲末年初,陸續有《爆裂點》、《潛行》、《金手指》和《臨時劫案》這幾部港片接踵而至。

相對而論,《爆裂點》熱度偏低,《潛行》與《金手指》正面相撞,目前來看,似乎任何一方都沒有「戰略轉移」的動向,而《臨時劫案》距離二者也并不算遠,一場拼殺在所難免。

另外一件頗為有趣的事情,是劉德華的《紅毯先生》換檔。

關于這個變動,有兩種聲音,一種聲音認為片方「胸有成竹」,此前選擇冷檔只是宣發手段,實際上是在「玩梗」

,早就瞄準了大熱的春節檔,另一種聲音則說,電影首映反響并不熱烈,寧浩有可能去做重新剪輯,說明品質未必當真過硬,故而撤檔。

似乎都有道理,可拭目以待。

誰起誰落?

一句老話,是騾子是馬,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。

圓桌的寓意該怎麼理解?

座次有限,但上得桌面者,無分主次。

這就是香港影現況。

諸神年代的秩序,終不敵時間的偉力,漸次崩塌,五大巨頭各展其能,你戰罷我登場,上演場場「爭雄」戲碼。

看客少安毋躁。
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

從脫星到金馬影后,香港半個娛樂圈圍著轉,舒淇背后大佬有多狂?
2024/01/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