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嘴里,藏著孩子未來的模樣。
那些長大后豁達、樂觀的孩子,背后都站著擅長溝通的父母,他們知道哪些話不該說,哪些話要換種方式好好說。
作者 | 珍珠媽
你有沒有過以下這些困擾?
自己苦口婆心說了半天,孩子卻一句也沒聽進去。
有時,孩子難得興致勃勃想要說些什麼,卻被我們幾句話把天聊死。
久而久之,孩子越來越不愿意跟我們溝通,親子關系也越來越差。
其實,就像《父母的語言》一書中寫的那樣:
「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并不能影響孩子未來的好壞,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。」
對此,《人民日報》建議父母,一定要戒掉這十種「有毒」的說話方式。
建議家長將以下內容讀三遍!
從今天開始:
我要學著接納我的孩子,
不說拿他和別人比較的話。
因為我知道,
每個孩子,
都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星星。
他只需要發掘出自己的閃光點,
并不用樣樣完美。
愛孩子,
就是要懂得欣賞孩子的長處,
幫助孩子看到他的獨特價值,
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所以,從今往后,
我要每周發現一個孩子的優點,
每天都向孩子表達我對他的欣賞。
我相信,
只有在認可和肯定中長大的孩子,
才能成長為一個自信又快樂的人。
從今天開始:
我不會再說嚇唬孩子,
讓他內心布滿恐懼的話。
因為我知道,
這是父母缺乏耐心,
想走捷徑時的做法。
這樣做,
短期看會有效果,
但從長期來看,
不僅會失去孩子的信任,
還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。
因為在孩子的世界里,
父母是他的全部。
他是否安全,
是否穩固,
都需要從父母的話語、眼神中得到確認。
所以,今后和孩子相處時,
我一定要做到兩個心:耐心和用心。
耐心接納孩子的情緒,
用心解決他的每一個問題。
相信在我溫暖的接納中,
我的孩子一定可以成長得勇敢又獨立。
從今天開始:
我不要再把抱怨和不滿掛在嘴邊,
讓孩子活在內疚和討好中。
因為我知道,
抱怨是我把孩子當成了情緒垃圾桶,
用來發泄我積攢已久的消極情緒。
然而,
當父母經常釋放悲觀、消極的信號,
孩子的世界也會陰雨連綿。
當他未來遇到人生的溝壑時,
也只會習慣性地悲觀、消極面對。
所以,我要做好課題分離,
不能讓孩子為我的問題買單。
我也要時常提醒自己,
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,
用主動提需求來代替抱怨。
最后,我還必須好好照顧自己。
因為我是一切的根源。
當我內心充盈時,
才能給孩子注入積極的能量。
從今天開始:
我不再高高在上,
用冰冷的否定打壓孩子。
因為我知道,
我的每一句貶低都是對孩子的詛咒。
我說他不自覺,
他就會更加拖延、磨蹭,遲遲完不成作業;
我說他不爭氣,
他就真的覺得自己渾渾噩噩,樣樣不如人。
我的話里,
藏著孩子的未來,
我對孩子的正向期待,
才是開啟他成長之門的鑰匙。
所以,
我要學著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的問題:
孩子做不好的時候,
我會告訴自己,
現在正是他獲得成長的契機,
我要先肯定他的嘗試,
再指出他的問題,
給他信心也給出指引,
這樣才能讓孩子更有韌性地成長。
從今天開始,
我不要在孩子快樂、成就感滿滿時,
對他說掃興的話。
因為我知道,
唯有在積極的情緒中,
孩子才能感受到自身能量,
過上更有掌控感的人生。
明智的父母,
都懂得做孩子的貴人。
想方設法幫助孩子獲得成功,
體驗喜悅,
為下一次的出發積蓄能量。
所以,
我要真誠地為孩子的每一次成功慶祝。
讓孩子描述過程,分享細節,
陪他一起享受人生的每一個高光時刻。
從今天開始,
如果我的孩子希望得到我的幫助,
我絕不再用冷漠的話語把他推開,
讓孩子陷入孤立無援中。
因為我知道,
這樣的情感忽視,不是體罰,
卻是比體罰更冰冷的懲罰。
就像拿一把鈍刀子在孩子身上劃,
不會流血,但痛感真實。
冷漠不會打倒孩子,卻會打退孩子。
他們會心中筑起一座高墻,
自我保護的同時,
也把父母隔離在外。
所以,
我要蹲下來,
真實走進孩子的世界,
看見他內心深處的不安,
用心聆聽他每一次的發聲。
因為我是孩子最重要的人,
當疾風驟雨侵襲孩子小小的世界時,
他能依靠的只有我罷了。
從今天開始,
和孩子說話時,我要學著有分寸感,
注意尊重孩子的隱私。
我相信,
我對孩子的態度越是尊重,
孩子越樂于親近我;
當我俯下身子和他們平等溝通,
孩子才更有可能對我敞開心扉。
而像偷看孩子日記、手機的行為,
其實是我打著愛的名義,
在行侵犯之事。
它讓愛變成了監視和窺探,
最后留給父母的,
唯有孩子緊閉的心門。
所以,從今天起,
我要尊重孩子的隱私,給他空間;
尊重他的話語權,平等相待;
尊重他的選擇,支持幫助。
只有父母懂得適度親密、彼此獨立,
孩子才能越來越好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