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那個「帶著妹妹上大學」的男孩嗎?
2005年,在操場上,有一個20多歲的瘦弱男生。
他身邊是一個更瘦更黑的小姑娘,她一會兒跑步,一會兒蹲在一邊做作業。
這一幕被《校報》的兩名學生記者看到了。
「這個學生做家教這麼認真,還挺有方法,咱們乾脆採訪採訪他吧!」
兩人上前一問才知道,原來小姑娘是男孩的妹妹,還是撿來的。
帶著撿來的妹妹上大學?
他是誰?
這個男孩叫洪戰輝。
他的事跡登上《校報》後,很快被多家媒體注意到,無數鏡頭開始聚焦到他身上。
一夜之間,這對「兄妹」的故事,感動了億萬國人。
17年過去了,這個故事迎來了怎樣的結局?
支離破碎的家
將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94年,在河南省西華縣的一個村莊,一個男人在家裡突然發瘋。
他砸杯子,摔椅子,抓起東西就往地上摔。
妻子撲上去阻止他,卻遭到了一頓拳打腳踢。
這個男人是洪戰輝的父親,突發間歇性精神病,此刻的他,誰也不認識。
可萬萬沒想到,混亂之中,男人竟一把抓起一旁的嬰兒,暴摔在地。
他似乎還不知道,那是他剛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女兒,竟被他自己親手摔死了!
洪戰輝和弟弟放學回來,看到家裡一片狼藉:
父親瘋了,母親骨折,妹妹死了。
這個12歲的少年跪在那副小小的身軀前,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絕望。
從那一刻起,洪戰輝的世界裡就再無「幸福」二字。
幾個月後,父親從樹林里撿回來一個棄嬰。
或許是出于對女兒的愧疚和思念,這一次,父親小心翼翼地抱著女嬰,不肯撒手。
他的眼中,流露出久違的笑意和慈愛。
洪戰輝看著這個舔著手指的女嬰,正沖著自己笑。
他同時也產生了一種錯覺:自己的親妹妹回來了。
然而母親卻不為所動,她堅持要把孩子送回到樹林里去。
「家裡本就窮,哪有功夫再多養一個孩子?」
小戰輝卻站出來堅定地說:「娘,要是你不願意養,我養!」
少年喊出這句話的那一刻,他並未意識到:
自己與這個沒有血緣的小女孩,一生的命運都將緊緊捆綁在一起。
13歲的「男人」
他給小女孩起了一個很可愛的名字:洪趁趁。
洪趁趁的到來,給家裡添了不少生機。
可好景不長,父親的病一天比一天嚴重。
治病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,還欠下數不清的外債。
但全家受苦最多的,是母親。
父親一犯病就會打她,母親的身體總是舊傷未愈,新傷又至。
隱忍許久的母親,在某個平靜的清晨,選擇了離開。
她把洪趁趁交給鄰居阿媽,在家裡留下了一籠剛蒸好的饅頭,悄無聲息地走了。
醒來後的洪戰輝頓時慌了神,他跑遍全村,都沒看到母親的身影。
他又在家門口等了數日,仍沒有等到母親回來。
他對著天空絕望地喊道:「媽,你為啥不要我們啊?」
那一年,洪戰輝只有13歲。
作家史鐵生曾說:
「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嚴肅的結尾。大約都是突然面對了一個嚴峻的事實,再不能睡一宿覺就把它忘掉。事後你發現,童年不復存在了。」
一夜之間,他被迫成長為一個男人,成為這個家唯一的頂樑柱。
重病的父親,年幼的弟弟,還有嗷嗷待哺的妹妹,都需要他一人來照顧。
這樣的重擔,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,都不可能承受得住。
但洪戰輝沒得選。
家裡沒有收入來源,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。
沒有錢給妹妹買奶粉,洪戰輝就抱著妹妹挨家挨戶去討奶水。
實在沒轍,他就爬到樹上給妹妹掏鳥蛋吃。
有一次,洪戰輝馬上就要夠到鳥窩了,腳下的樹枝卻突然斷裂,他從六七米高摔到地上暈倒了。
醒來後,摔傷腿的他卻感覺不到疼似的,反而笑嘻嘻的。
因為他的手裡,捧著幾顆完好無損的鳥蛋。
我命由我不由天
洪戰輝在鎮上念國中,學校離家有三公里的距離。
村民們每天都會看到瘦小的洪戰輝,在學校和家之間的小路上,來回奔跑。
做飯、洗衣、割麥、插秧......是這個少年的全部生活。
邊讀書邊養家,對洪戰輝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。
而還未成年的他,不僅做到了,連學業都沒落下。
1997年,洪戰輝考上了河南省重點中學西華一中。
拿著錄取通知書,洪戰輝的內心感到了久違的幸福。
喜悅之餘,他面臨的是更殘忍的現實:
學費從哪來?妹妹誰來帶?
他的第一反應是放棄這個機會。
可他又回頭看看一家老小,他知道自己必須去讀書。
只有出人頭地,才能讓家裡好起來。
開學前的那個暑假,洪戰輝一人打了好幾份工。
終于,他攢夠了700塊錢(約3120台幣)的學費。
進入一中後,他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,把妹妹接過來,繼續開始了學校和家兩點一線的生活。
他深知,如果失去了經濟來源,給父親治病、養活弟弟妹妹,都是空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