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驗,小時候乖巧可愛的孩子,會說話了就開始冷不丁冒出幾句髒話或狠話,比如:
「壞媽媽,打你」
「你是壞蛋!」
「我討厭你!」
最近後臺就收到這樣一條留言:
「我女兒今年7歲了,一直以來都十分乖巧,但是前幾天送她去上興趣班,路上脫口而出一句髒話,讓我大吃一驚,我制止她,她還不當回事。」
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?我們家長又該怎麼辦?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聊聊這個話題。
為什麼孩子會說髒話、狠話
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初期,也就是3到5歲的時候,會經歷一個「詛咒敏感期」,也被叫做「髒話敏感期」,他們會不分場合地說一些「髒話」,還有一些像「打死你」、「去死」之類的攻擊性語言,並且大人越是制止,孩子越喜歡使用。
這個階段的孩子,說髒話本意不是為了去罵人,他們也不覺得自己的表達有「髒」或「不雅」的感覺,而是覺得好玩、有趣。
正如兒童教育學家孫瑞雪曾在《捕捉兒童敏感期》的書中提到:
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,孩子發現語言本身是有力量的,尤其有些話能像利劍一樣,會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效果。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,于是便開始沒輕沒重、快樂地隨便使用。」
所以每個孩子小時候說幾句髒話、狠話是正常的現象。
有的孩子說髒話大人聽了覺得哭笑不得,但有的孩子說狠話,往往就有點傷家長的心。
其實孩子說狠話,只是用過分的語言來跟家長發洩內心情緒,簡單來說,他只是用這種方式表達對你的不滿。
《家有兒女》一集中,鄰居家的璐璐要求媽媽買照相機,媽媽不答應,璐璐特別生氣朝著媽媽喊:
「壞媽媽,臭媽媽,我再也不理你了。」
小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,只能用這種方式引起你的重視,讓媽媽看到自己的憤怒。
孩子的狠話、髒話一般不是自己憑空造出來的,往往是受環境的影響。
認識一位媽媽,暑假帶著孩子一起去在鄉下陪伴外公外婆,但老人家激動的時候總愛說些粗口,對孩子影響特別不好。前段時間就聽到小孩學老人說粗話,大家一聽還覺得孩子可愛,結果孩子越說越起勁。
小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語言的,家中成年人是他學習語言的主要榜樣,當孩子出現了不良的表達,父母首先就要反思大人是不是給孩子帶來了負面的影響。
當然環境不僅包括家庭,還有學校、社交平臺、網路遊戲,這些都可能成為狠話、髒話來源。
面對說髒話、說狠話的孩子,家長該怎麼做呢?
孩子不是大人打發時間的「玩具」
,別看孩子還小不記事兒,說的話和做的事情可不能兒戲。特別是當孩子說出「我討厭你」的時候,你的回答很重要,決定著孩子和你親不親,可不能小視。建議你這樣回答:「你為什麼討厭我呢?」
建議家長聽到孩子說「我討厭你」的時候,給孩子機會讓他說出他「討厭」你的原因?有些孩子說出這句話的時候,只是把這句話當作口頭禪,作為情緒的表達,並不是真的討厭你。遇到這種情況,家長可以乘機教孩子表達情緒或者意見的詞彙,比如「我不喜歡這樣」,這樣不僅能夠及時教育孩子,還能讓孩子體會到你是在乎他的感受的,孩子以後才會和你親。
反之,如果家長聽到孩子說「我討厭你」這句話,沒問孩子說這句話的原因,只是自己你覺得孩子為什麼覺得討厭,就等于主動放棄了和孩子溝通的機會,和孩子的關係自然就疏離了。
「媽媽/爸爸錯了,你能原諒我嗎?」
如果家長在問孩子為什麼說「我討厭你」的時候,明確地從孩子那裡得到孩子是因為不喜歡你,才說出這樣的話,一定是因為你做錯了事情。
遇到這種情況,家長如果想要和孩子保持親密的關係,就需要向孩子道歉說「媽媽/爸爸錯了,你能原諒我嗎?」這樣的話,向孩子道歉,孩子自然會改變對你的態度,也會變得願意和你親近。如果,作為家長你明知道惹孩子討厭還忽略孩子的感覺,只會讓孩子變得不和你親。
「我聽到這句話很傷心」
大人和孩子之間的交流,其實是需要最原始、最直白的方式的。有些家長聽到孩子說「我討厭你」,這樣的話明明不開心,卻忍住不說出來,是主動放棄了讓孩子關心你的機會,因為孩子並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。
當家長聽到孩子說「我討厭你」的時候,可以大膽地告訴孩子「我聽到這句話很傷心」,孩子明白之後自然會知道這句話的分量,以後說話也會照顧你的心情,還會變得和你親。
Wendy媽有話說:
父母可以告訴孩子,髒話、狠話不是一種好的溝通方式,想要什麼要心平氣和的說出來,極端的表達不能讓別人知道你的真實想法,反而會傷害到別人。
不妨適當地教孩子一些禮貌用語,當孩子能理智地表達出自己的需求,就能避免因憤怒而導致的「狠話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