閨蜜小高家三歲的彤彤很喜歡黏著媽媽,晚上睡覺時,彤彤必須用手摟著媽媽的脖子才能入睡。而且,小高在做飯時,彤彤就跟著媽媽在廚房里待著。小高去廁所,彤彤就在門外等著。用小高的話說,就跟「監控器」似的。彤彤時刻「監視」著媽媽的行蹤,又像是考拉一樣掛在媽媽身上。
小高說,自己都想變成袋鼠了,肚皮上再長個兜,把彤彤放兜里,到那里就帶到那里,也不用整天被彤彤摟著脖子睡覺,導致自己經常落枕了。小高常常抱怨彤彤就是一個「磨娘精」。
其實呢,孩子從新生兒到三歲這個階段,是孩子對媽媽依賴性最強,最需要媽媽的階段。這個階段的孩子,在離開媽媽子宮后,就失去了溫暖舒適的保護層,來到了陌生的世界,對周圍的一切都會表現出恐懼和緊張。只要被媽媽抱著,挨著媽媽睡覺,聞著媽媽的味道才能安穩的入睡,才會擁有安全感。
1、渴望得到媽媽的關注
在孩子小的時候,眼睛里幾乎只容得下媽媽,也就是說在孩子的心里只有媽媽最親。并且,孩子很渴望媽媽一直都關注自己。如果,媽媽整天上班,早出晚歸,每天都只跟孩子匆匆的見一面就上班走了。孩子內心就會很失落,很難過,因為,失去了媽媽的關注,孩子就會不開心。
所以,當媽媽回來后,就會一直像一條「小尾巴」一樣跟著媽媽,生怕媽媽轉身離開。2、缺乏安全感
孩子在出生后到上小學的階段,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階段,也是對父母依戀感最強的階段。這時,媽媽給予孩子充足的陪伴,孩子就會擁有比較強的安全感。相反,如果媽媽經常操勞家務,或者忙著工作,忽略孩子,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。當孩子缺乏安全感后,對媽媽的依戀會更加強烈。
3、希望媽媽陪自己玩耍
記得在我家小寶兩周歲的時候,已經很調皮的滿屋子搗亂。而且,小寶很愛玩鬧。當小寶寶看到我一會在廚房洗碗,做飯,一會跑去洗衣服,一會又拖地擦桌子時,就很生氣。看我無動于衷,就一直黏著我,看我做家務,還撅著小嘴對我說:「媽媽不許你再去洗衣服,不許你拖地,就是不許,只許跟我玩,聽到了嗎?」。當我忙完后,陪著小寶搭積木,玩捉迷藏的時候,小寶就很開心。
每個孩子的眼里媽媽永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存在的個體,任何人都無法替代。而且,在孩子的心里媽媽是最美的,沒有之一。 同時,孩子在小時候認為,媽媽是屬于自己的「私有財產」。所以,媽媽就得時刻陪著自己,看著自己,每分每秒都要和自己在一起,才會心安。
1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
孩子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,被恒溫舒適的羊水包裹著,很是有安全感。所以,寶寶在出生后,較長的一段時間內,都喜歡小被子包裹著的安全,就像在媽媽肚子里一樣。而孩子在三歲之前,甚至五六歲的年齡,對媽媽有著強烈的依戀和依賴。這都是因為孩子需要媽媽給予足夠的安全感。比如,在孩子小時候,晚上入睡前,媽媽可以給孩子輕輕的按摩后背,給孩子講睡前故事,陪孩子一起到戶外玩耍,做游戲等等親子活動。這些都會讓孩子擁有安全感。
2、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
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,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,如果孩子整天連見到媽媽一面都比較困難,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情況下,心情就會變得郁悶。當看到媽媽時,就會很黏媽媽,變成「磨娘精」這是因為孩子很愛媽媽。所以,即使工作比較繁忙,父母也要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。可以父母雙方安排好時間,輪流陪伴孩子,不要讓孩子覺得孤獨。這樣孩子跟父母雙方的關系都會很好,就不會只是「磨娘精」
了,爸爸也可以分擔些,享受溫馨的親子時光。3、讓孩子學會獨處
面對「磨娘精」的孩子,媽媽可以采取讓孩子獨處的方式,來改變孩子太黏人的習慣。比如,媽媽在做家務的時候,可以讓孩子自己,在兒童房里玩玩具,告訴孩子媽媽五分鐘就會過來。到五分鐘后,就要過去看孩子。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很無聊,知道媽媽一直陪著自己,就不會太黏媽媽了。
黏人的孩子,「磨娘精」,打心眼里都是對媽媽愛的表現。所以,我們要珍視孩子對我們的愛。面對太過黏人的孩子,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,給予孩子安全感,陪伴。同時要讓孩子學會獨處,畢竟孩子要上幼兒園,上小學,要長大,會慢慢的掙脫父母的懷抱。
孩子在小的時候,不懂得怎樣去表達對父母的愛。就會出現一直跟著媽媽,如影隨形,形影不離。而且,很黏媽媽,簡直就是一個「磨娘精」。面對「磨娘精」我們以關心,細心,耐心去對待,去理解孩子,才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快樂美好。